2014年12月24日 星期三

[專欄點播] 關於聖誕節,人們不知道的故事

人們起初,為什麼互相祝賀,紀念聖誕節呢?


Christopher Chan(CC BY-NC-ND 2.0)

兩千年前,以色列民族是弱小的國家,不斷受到鄰近強國的侵略,一直在承受痛苦。然而,以色列民族是「相信 神的人」,他們滿懷希望地等待 神會按照約定來臨並救援他們。
因為聖經說 神會駕「雲」而來,所以他們都望著天空,滿懷希望地等待。

當時他們正在各種艱難的處境中承受痛苦,而 神跟他們說會乘駕「快雲」過來救援他們,所以可以猜想到他們的內心,是以著多麼大的希望、以著多麼焦急的內心來等待彌賽亞的。




兩千年前,按照這話語所說的,「能治理以色列的真牧者、彌賽亞」,在<伯利恆>誕生了。


2014年12月22日 星期一

[專欄點播] 最珍貴的故事-愛在聖誕節

訴說一個故事 從現在開始
請你聽好嗎?請相信好嗎?
這是 很久以前 住在一起的
王子和國王的故事


在這個國家中,國王與王子一起生活,不知從何時開始,到處充斥著爭吵與憎恨,內心的不治之症漸漸覆蓋整個國家,能治療這疾病的,只有自己的獨生子,但一旦去到這樣的人們當中,王子勢必會受到極大的痛苦與傷害,因此,國王躊躇不前......




然而,王子來到國王面前,對自己的父親說出了內心的話:


為了我心愛的百姓們
我願意將我的靈魂犧牲獻上
為了傳揚您的愛 傳揚那偉大的愛
不論何處 即使赤腳 我都願意去

我要把那愛分給人


王子,踏上了旅程。


2014年12月11日 星期四

[專欄點播] 天空的立法者(下)-克卜勒


克卜勒是不是先知,得要先了解他是如何找出三個神奇的定律開始
克卜勒在做研究的最大目的之一其實是為了透過研究的成果來驗證神創造的偉大,但是對於天文一知半解的他完全就是在「嘗試」,試著對手邊所有的數據做一些歸納,從中找到一些法則,舉第三定律來說,在還沒有萬有引力公式的年代,克卜勒怎麼憑空的說出T^3:R^2這個比例呢?
實際上他是用「試」的,也就是把所有週期和半徑的數據拿起來
T:R有數學關係嗎?沒有
T^2:R有數學關係嗎?沒有
T:R^2有數學關係嗎?沒有

用這種方式花了十年,真的讓他找到第三定律,也許大家不太能感受出這件事情的難度,不過如果學過數學的人可能可以稍微意會一下,他在做的是天文尺度的加減乘除,當時不僅沒有「計算機」,連「對數表」都沒有,因此十幾位數的數值無法先取log做運算,再查表找出相乘的結果,他只能一組數字一組數字扎實地計算。

當時他非常的貧窮,女兒懂事之後就得在家門口種菜,想辦法養活自己的父親,結婚後也不時透過夫家的幫助來照顧克卜勒,克卜勒一個人跟這些天文數字在書桌前貧困的度過二十年。

他想要追求什麼呢?

克卜勒非常相信神是科學的神、治理一切法則的神,但是問題則出在克卜勒身上,克卜勒在年輕的時候猜想宇宙運行的軌道應該是按照幾何的方式來排列,依照三角形、四角形、五角型等多邊形的軌道來運行,甚至奉為圭臬,為此寫了<宇宙的神秘>一書,並畫出自己對宇宙架構的看法。

Kepler宇宙的神秘



2014年12月7日 星期日

[專欄點播] 天空的立法者(上)-克卜勒



在天文學不發達的年代,人們對與天體的預測搭配著強大的想像力,有著許多不一樣的詮釋,但是對於現代人來說:地球繞著太陽轉,卻是一個連小朋友都可以輕鬆回答的問題


Image Editor (CC BY 2.0)

然而,地動說從觀測到確立真的很不容易,畢竟天體的觀察並不容易,此外因文化背景的關係,這樣的理論一旦提出,往往被當時的人反對。


2014年11月30日 星期日

[三分專欄] 來自電影星際效應(Interstellar)的靈感

Beth Scupham (CC BY 2.0)

看了鬼才導演克里斯多福執導的電影星際效益(Interstellar)後,令我為之驚艷。為了完成電影的腳本,劇作家(也就是導演之弟)說到,他重新複習了在大學四年中學習的物理學,也因如此,此片物理學的基本理論相當穩固,將物理學的各種理論更成功地「視覺化」,跟目前類似題材的其他電影比起來,得到了「更能呈現真實性」的評價。此外,從故事劇情的「趣味性」至「家族兄弟導演」等手法,似乎在電影市場中引起了廣大好評。



2014年11月24日 星期一

[萬物講義案] 屬天回憶錄-畫眉鳥明歌手的故事


有著如同畫筆描繪出的眉毛以及美麗啼叫聲的畫眉

鄭明析牧師在中國的時候跟天之間留下了許多的故事,今天我們來瞭解一下命名自鄭明析牧師的「明歌手」的故事吧! 這種鳥稱為「畫眉鳥」。主要棲息在中國東部地區,屬於鳴禽亞目,這一類的鳥隸屬於雀型目,會停在樹枝上啼叫。 命名為畫眉是取自於「畫的眉毛」。而且畫眉鳥的叫聲悅耳、富有變化,故此是中國具代表性的寵物鳥,並以此名聞遐邇。


2014年11月23日 星期日

[和平足球] 抑鬱鐵幕-牆那端的東德足球

“戈巴契夫先生,打開這扇門。戈巴契夫先生,推倒這堵牆!”
(“Mr. Gorbachev, open this gate. Mr. Gorbachev, tear down this wall!”)
 ---前美國總統 雷根

1987 年 6 月 12 日,時任美國總統的雷根訪問西柏林時在柏林圍牆面前發表演說時,向當時共產陣營的最高權力者-戈巴契夫喊話,期待東西德的隔閡能有被填補的一天。


fjords(CC BY-NC-ND 2.0)

在他說這話的時候,也許沒有想到在短短的三年之內,柏林牆不僅真的被推倒,甚至兩德還達成和平統一。在體育及社會發展方面,相較於民主的西德,共產社會的東德在這段時間雖然有不弱的實力,但在世界足壇上始終顯得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