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好站

想要更認識神,鄰近教會推薦

2016年6月16日 星期四

[專欄點播] 他們就是我的貴重之物!-深愛台灣的馬偕

遙遠的福爾摩沙是我所摯愛的地方,
在那裡我曾度過最精華的歲月,
那裡也是我生活關注的中心。
望著島上巍峨的高峰、深峻的山谷及海邊的波濤,
令我心曠神怡。


我也喜愛島上的住民,

這二十三年來我對著那些深膚色的漢人、
平埔蕃及原住民傳講耶穌的福音,

為了在福音裡服事他們,
即使賠上生命千次,
我也甘心樂意。~馬偕

miniQQ(CC BY-NC-ND 2.0)

1872年,馬偕(George Leslie Mackay)從高雄乘船來到淡水,展開他的北台灣宣教生涯,那時的他二十八歲,展開了為期三十年的宣教生涯,面對與自己不同文不同種,沒有任何信仰背景的台灣人,唯有以 神的愛在這片土地上寫下了故事。



馬偕博士及學生們經三貂嶺,爬山越嶺往宜蘭地區傳道


1884年,清末爆發中法戰爭,不僅是大陸,法軍也對台灣發動攻擊,砲轟基隆,並派軍登陸,雖然最終法軍最終沒有成功占領台灣北部,但對於那時在台灣的馬偕牧師及基督徒來說,卻因為是外國人而被認為與法國串通,爆發北部教難事件,在地人對於基督教是洋邪教的不安再次浮現,指控基督教為邪教,根據馬偕當時的紀錄,當時有民眾要求基督徒放棄信仰,甚至有許多人因此殉教身亡,北部有七間教會受到攻擊而毀損。

當時為了保護外國人,有英國軍艦停在港口護送在台外國人離台,當時也通知馬偕帶著家人及貴重之物上船避難,但馬偕卻說:

啊!我在主裡的這些孩子們就是我的貴重之物。
他們與我一同到各處去,在我病了時餵養我,
我們一同涉溪、登山、共同面對海中或陸地上的危險,
從來不在任何敵人面前退縮而去,
他們就是我的貴重之物!

當他們在岸上時,我絕不上船,
如果他們將會受苦,那麼我們要一同受苦。


在這樣逼迫與惡評的聲浪之下,馬偕牧師並沒有放棄,就像聖經中大衛在被前王掃羅追趕時,極辛苦的狀態下寫下詩篇向 神獻上感謝一般,馬偕也繼續堅持在台宣教,後來以當時總督劉銘傳所賠償的一萬兩銀子重建了多間禮拜堂,比起其他材料,他下定決心要以石造的教堂來像台灣人宣示要與台灣共存亡的決心。



新店教堂為馬偕博士親自設計建築

馬偕以筆紀錄了當時的狀況:
被拆毀了的教堂都在原地再重新建起,而需要整修的也都加以整修,而且不僅這樣,在法軍未來以前的四十間教堂不僅都依舊繼續下去,而且還新增了五個佈道處,每一處都建了一間教堂。
就這樣,我們的工作不斷愈來愈興旺。愈來愈多地方接受福音,也愈來愈多的教堂。從四十間變為五十間,再增加到六十間,這就是教會都被摧毀了的結果。
上帝的火確實在荊棘中,但荊棘卻是「焚而不燬」。

「焚而不燬」源自舊約聖經出埃及記第3章,描述摩西受上帝呼召帶領以色列人出埃及時,所看見的一個奇特景象,當時 神向摩西顯現,荊棘被火焚燒卻沒有燒燬,象徵著 神的子民雖處於苦難中,但 神卻要保護他們,與他們同在。

馬偕牧師一生的座右銘:「寧為燒盡、不願銹壞」,就是由「焚而不燬」的精神衍生建立。
帶著焚而不燬的信念,從零開始,設立六十間教會、受洗者2633人,在醫療、教育、文化上也對台灣留下許多影響。


馬偕

回到1872年3月9日由淡水河口上岸的那天,一個年輕的外國宣教士,踏上全然陌生的土地,究竟甚麼力量讓他能夠如此興起生命的歷史?以著人的能力或其他外在條件,都無法成為能夠持續做下去的力量,唯有因著真理話語,因著自己的生命遇見 神,帶著對 神的信心,並透過實踐,以 神的愛對待每一個人,才能成為源源不絕的力量。


showme_art(CC BY-SA 2.0)

對於加拿大出生的馬偕而言,被稱為福爾摩沙的台灣是非常遙遠的地方,但因為 神的真理與愛,這個地方成為了 神深愛的地方,也成為了自己深愛的土地,投入自己的黃金歲月,最終生命也在此終了,亦不可惜。


真正的歷史之路,不是活著才走的路,而是就算死了、就算飢餓憂傷,也要走的路。真正的路,是死亡和刀槍也無法抵擋的。~鄭明析牧師箴言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