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信仰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信仰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15年1月27日 星期二

[專欄點播] 破浪前行!帆船的物理、帆的真理


在電影當中常常看到這種相當有名三桅帆船,因為有三個帆,所以很雄偉、很神祕、也很美麗~因此看了不會忘,總是銘記在心,不是嗎?

究竟船帆為什麼可以讓船順利航行呢?今天讓我們認識、瞭解一下關於<帆>的種種原理吧!


2014年7月18日 星期五

[三分專欄] 是「革新」而非「改善」, 雙倍讓事情簡單

是「革新」而非「改善」, 雙倍讓事情簡單
L公司, 從國內企業起家直到現在, 成長為屈指可數的世界級企業。這家公司的歷任副總裁曾留下這樣的一句話:
「提高5%的生產效率很困難, 但提高30%卻很容易。」


乍聽之下真的很難理解這句話的意思。他提到:「若將生產效率的目標設定為5%, 就只侷限於局部的改善; 相對以30%為目標的團體則會果斷地廢除既有的思考體系, 甚至必須自己創造出新方法來。」就像這樣, 若想要稍微做好一點, 就會去摸索局部「改善」的方法; 但若想要讓事情變得雙倍簡單, 就不能止於「改善」而是要「革新」才行。
但大部分的情況是, 很難在現實中找到可以「改善」的餘地; 也唯有在創造出全新方法的情況下, 才會有效獲得成果, 事情也才會變得雙倍「簡單」。

跟舊約歷史相比, 新約的歷史並非是一個「改善」的歷史。假如新約歷史是在保有既有的舊約歷史之價值觀與方法論的基礎上所改善的歷史, 那麼拿撒勒耶穌當時與娼妓稅吏一起吃飯、觸犯安息日、廢掉各種律法, 以及拆毀耶路撒冷聖殿後三天之內把安重建起來的言行舉止, 想必就會按照「他們」所形容的「冒犯、褻瀆、潛妄」一般, 如就此結束。新約並不是一個從「僕人」的歷史改善出來的歷史而是「子女」的歷史, 是一個接受全新的價值觀與法之主管下誕生的「新歷史」。如此一般, 成約也不是一個從「子女」的歷史改善出來的歷史, 而是要成為聖三位愛的對象體以及「新婦」的歷史, 是一個全然嶄新的歷史。 
做兩倍的方法 

舉世聞名的英國科學家法拉第(Michael Faraday 1791~1867)透過磁場的研究, 將日常生活帶入電氣化時代, 如此為人類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家境清寒的他, 自小學畢業後就到書店裡學習書本裝訂技術,  當時他的讀寫能力相當有限。在沒有雄厚基礎科學理論的情況下, 透過無數的「實驗」, 最終建立了創新的理論-法拉第定律。前提必須是要先脫離既有的事物, 然後以全新的眼界嘗試, 才有可能達到這樣的結果。

愛因斯坦(Albert Einstein 1879~1955)在接受一次採訪時說出自己最後的兩個心願: 第一, 希望自己能犯下更多的錯誤; 第二, 希望不要讓自己所犯下的錯誤全都白費。之所以會這樣說, 是因為他體會到, 犯下越多錯誤, 就越能對那方面更加積極, 同時也能具備「同樣錯誤不犯第二次」的經驗與智慧。
如此看來, 脫離既有的方法後嶄新地嘗試、不畏懼失手, 如此持續不斷地挑戰並付出的努力, 這就是比現在「做到兩倍」的起點了。

但在這裡, 我們必須要銘記愛迪生(Thomas Alva Edison 1847~1931)所下的結論: 這樣的努力也「僅止於99%, 少了1%的靈感也是行不通的。」如同愛迪生在他的自傳裡明確闡述過一般, 這句話所強調的並不是努力的重要性, 而是為了找到那 1%的靈感, 就必須要付出99%的努力。這是我們心知肚明的事。
因此, 我體會到若想要強烈地領受這「靈感」, 就必須要將自己的內心和想法專注於聖三位的身上並行動, 這就是可以做「兩倍」的智慧話語了。

 





在此整理一下, 為了要做兩倍, 就必須要脫離舊框架, 並確認「該加倍去做的事」以及「該要減半的事」, 也要持續不斷的挑戰、實踐、付出努力; 而且也要從天領受「靈感」, 藉此提升腦的層次而「屬靈地」做, 這就是所謂的方法。
身高再怎麼矮小的人, 若比現在高上兩倍, 就會成為世界上身高最高的人。而且老師已經親身實踐過了, 為我們證實「加倍」去做是可行的。因此, 應該再也沒有藉口說自己做不到了。






2014年7月17日 星期四

[世界大小事] 失落的言語-林書豪與少年的故事


的國家,新的班級,在座位上不發一語的少年,
陌生的環境,讓少年漸漸關閉了心房
直到他遇到了一位大哥哥,對他說話......




兩年前的「林來瘋」讓林書豪成為籃球界的焦點人物,背負著萬眾矚目的光環與期待,在職業籃球隊中努力表現,然而職業球員之路總有起伏,當林書豪剛進入NBA的時候,表現並不理想。有一天,他讀到聖經這段話,他驚覺,原來,他之前所一路追求的,是「能壞的華冠」:好的表現、好的合約,與身旁人們的期望。他發現,打籃球對他而言,再也不是一件快樂的事。他承認:「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籃球已經超越神,成為我生命中的首要」。

於是,當得失心的壓力排山倒海撲來的時候,他再次回到神面前禱告,他對自己說:「我要重新信靠神!」回歸安息,讓神在他的生命中居首位,也使自己能找回起初單純熱愛打球的喜樂。如他自己所說的:「這些東西只能給你短暫的快樂,卻不能給你永恆的喜樂」。

當他重返球場時,他眼中所見的,再也不是球場上無論發出加油聲或噓聲的上千觀眾,而唯獨看見 神而已。





















林書豪的故事讓人們感動,不只是因為他的父母是台灣人,或是他的助攻與得分多麼精彩,更重要的是,他展現出向 神學習的想法與價值觀、堅定的信仰,林書豪使用他的影響力,成立了Jeremy Lin Foundation,在美國發起Acts of Love行動,在兒童公益上推動許多活動,不只是打球,更是以著行動展現他在信仰上所學習到的精神-基督的愛與關懷,呼籲大家起身透過實際行動,向有需要的人表達愛和關心。




少年的故事仍在進行,不發一語的他,因著有人對他伸出了友善的手,付出真心的陪伴,冰冷的心,逐漸融化
最後,少年在全班同學面前
說出了自己的內心話:
於是我了解,行動勝於言語
我不想要憎恨,我想要傳達愛




林書豪透過信仰讓我們看見的,是比球技本身,更重要的事。


【對所有的人,都可以成為朋友、愛人的心情,就是聖子的心情。】
鄭明析牧師箴言<天的話我的話>



參考資料

林書豪《傳好球,一起加油》公益行動【新聞稿】

圖片來源
Jeremy Lin Found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