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人那個位置,是上帝專門為貝肯鮑爾打造的,他退役後,沒人能和他相比。” —博比·查爾頓(Bobby Charlton)
柏林的圍牆
1949年,兩德正式分裂,首都柏林被切為東西兩側。1961年8月13日,一道牆將屬於聯邦德國(西德)的西伯林隔成陸上孤島,封閉了東德人奔向自由的希望。
我們可能很難知道究竟有多少東德人在那之前就經過柏林逃往西德,或是在圍牆建起之後,有多少人試圖翻越去尋求自由。這道牆看似防衛,實際上卻封閉了自己,德國的足球也沒有為東德人留下太多空位。
1945年9月11日,二戰宣告終結後的第九日,一個男嬰在盟軍佔領下的慕尼黑出生。直到1974年的世界盃,他踢出了一個跨越時代的風格---法蘭斯·貝肯鮑爾(Franz Bekenbauer),一位絕無僅有的自由人(Libero),為西德取得了世界盃冠軍。
Muller, Beckenbauer en trainer Schon 1974 CC-BY-SA-3.0-nl
1970年代,荷蘭人約翰·克魯伊夫(Johan Cruyff)領銜的「全能足球」(Total Football)才在60年代末期開始萌芽。大部分的人都還踢著古典的足球,講究力量與粗曠的風格。對於德國人更是如此,而且比起其他人,他們更加嚴謹的執行他們所認知的足球。
處在冷戰的時代,德國人還在為他們二戰時期所做的錯事承受代價與自責。國家分裂、自責情緒、拘謹的個性使得這個國家籠罩一片抑鬱氣氛,即使到了今日依然存在。
在那樣的背景之下,從綠茵場上走出了一位風格濃烈的球員,他在場上所扮演的角色也完全脫離了德國人原有的樣子。優雅、奔放、不受拘束的踢著賞心悅目的足球。在防線上成為基石,同時又能在攻擊線上任一處策動全隊進攻,這種在攻防兩端都有出色表現與巨大存在感的位置,人們稱之為「自由人(Libero)」
後防線上的十號
10號球員,在傳統的足球觀念中,都是由隊上的王牌球員身穿這個號碼,他通常就是球隊戰術的核心。例如:比利(Pele)、馬拉度納(Maradona)。
當然也有許多例外,貝肯鮑爾身穿象徵後防核心的4號(或5號),但由於他同時也主宰著球隊的進攻局勢,所以在當時人們稱他為「後防線上的10號」
在那個年代以前,沒有人像他這樣踢球,現代足球雖有「Box-to-Box」這種名詞來稱呼可以在敵我雙方禁區來回奔馳、體能強大的球員,然而這種攻防兩端都有出色天賦的天才核心球員,即使到了現代也難有人能夠再次複製他的成就,其自由奔放的風格,成為抑鬱氛圍下,國家民族的希望與期待。
因為他具有洞察一切的能力,對於球場狀況甚至整個足球哲學都有超越時代的理解,在球場上無處不在,所以人們給他一個獨特的稱號-「Der Kaiser」(德文,即皇帝的意思),這足以說明他在德國足球中的絕對地位,直到現在他也還領導著德國足球。
貝肯鮑爾的世界杯精華,分別遭遇1966年博比·查爾頓(Bobby Charlton)率領的英格蘭、1970年比利(Pele)的巴西以及1974年約翰·克魯伊夫(Johan Cruyff)的荷蘭,儘管面對眾多強敵,但最終還是迎來屬於他的世界杯冠軍。
透過運動交流可以帶來國與國之間的和平^^
回覆刪除要打破傳統和既有認知觀很不容易,但憑藉著天賦與實力還是辦到了~
回覆刪除脫離過去的框架很不容易,但去學習並發掘在自己身上潛在的能力,就能成為擁有個人特質!
回覆刪除好文 ++
回覆刪除後來從朋友口中得知,約翰·克魯伊夫不僅踢到過世界盃,還以教練的身份拿到世界冠軍,也辦過世界杯。發自內心覺得他真的不是普通的強。
回覆刪除喜歡和平足球系列的文章!:-)
回覆刪除Me too ^^
刪除感覺還有下集耶~~~故事好像還沒說完~~~
回覆刪除還有嗎還有嗎??(敲碗)